索引号: hrmzzzxrmzf-2019-00061 发布机构:
信息名称: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主题分类: 政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18-09-10 成文日期: 2018-09-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桓政办发〔2018〕58号
关键词: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9-10 00:00:00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直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桓仁满族自治县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桓仁满族自治县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本溪市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本政办发〔2018〕4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减少结核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结核病防控策略,为推进健康桓仁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协同、大众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防治服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患者疾病负担进一步减轻。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进一步减少,全县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5%以上。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到50%以上。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查痰率达到90%以上,肺结核患者登记管理率达到95%以上。
       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学生体检结核病筛查比例明显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结核病检查率达到90%以上。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定点医疗机构具备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能力、结核病实验室具备开展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能力。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与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衔接。增加抗结核药品供给,提高患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减少患者因经济原因终止治疗,减轻患者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宣传平台作用,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宣传工作,推动形成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关注和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将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持续化。对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学生、流动人口、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实效。(牵头部门:县卫计局,配合部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县教育局)
       (二)完善防治服务体系
        1. 健全服务网络。确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肺结核患者和疑似患者要按照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并将其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普通肺结核患者诊治,将疑难重症和耐多药患者及时向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痰菌阳性的疑难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转诊至县定点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痰菌阴性、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全程服药治疗,基本实现普通肺结核患者诊治不出县。(责任部门:县卫计局)
        2. 稳定防治队伍。落实传染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政策,对工作期间患结核病的防治人员按规定给予治疗和相应的工伤待遇。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调动防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防治队伍。做好结核病防治人员和相关实验室检测人员的防护工作,降低防治人员结核病感染率。(牵头部门:县卫计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
       (三)深入推进防治结合
        全县逐步建立并完善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加快推进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责任部门:县卫计局)
       (四)加大患者发现力度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排查,切实落实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制度。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对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结核病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将结核病筛查纳入学校入学、监管场所入监(所)和流动人口等人群的健康体检项目,早期发现传染源。定点医疗机构要对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和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进行痰培养,以供耐药筛查。(责任部门: 县卫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
       (五)规范诊疗行为
        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等有关技术指南要求,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疗。定点医疗机构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安排就诊。病情稳定的患者要转回基层,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确保患者接受全程规范治疗。发挥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试点,逐步实现传染期内患者住院治疗。依托定点医疗机构对儿科医生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规范儿童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服务。(责任部门:县卫计局)
       (六)做好医疗保险和关怀救助工作
        要将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抗结核药品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要逐步将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支付范围。对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并且不属于公共卫生项目支付范围的药品,医保按相关规定予以支付。做好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行为和费用的引导制约作用。按照健康扶贫工作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结核病患者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和救助,患者治疗费用按规定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后,发挥医疗救助和其他补助的制度合力,切实降低患者自付比例,避免患者家庭发生灾难性支出而因病致贫返贫。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的关怀和生活救助。(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
       (七)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学校是校内结核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定期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结核病防控工作责任制,明确肺结核疫情报告人,开展因病缺勤登记和病因追踪。建立健全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体检档案。及时做好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的应对处置,采取以病例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为主的防控措施,防止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牵头部门:县教育局,配合部门:县卫计局)
       (八)强化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
        继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结核病和艾滋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筛查、诊治和管理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诊断、报告、转诊追踪、信息登记和治疗、随访服务等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宣传教育。对即将出监(所)的尚未治愈的肺结核患者,监管场所应当及时做好转介工作,将有关信息报送监管场所所在地和被监管人员户籍地(或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由地方定点医疗机构继续完成治疗。(牵头部门:县卫计局,配合部门:县司法局、县公安局)
       (九)加强科研与交流合作
       围绕全县结核病防治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医学教育,培养结核病防治人才,提升防治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支持结核病防治研究,在药物研发、中医药防治方案以及耐多药肺结核优化治疗方案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吸收、借鉴和推广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责任部门: 县卫计局、县科技局)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建设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落实各项防治责任,完成规划任务。
       (二)明确职责,推动落实
        全县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各有关部门务必积极配合,切实做好本部门结核病防控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本规划并开展监督评估;协调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网络和专业队伍;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负责指导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在结核病诊疗中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研究,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耐多药肺结核等方面的优势。宣传部门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公益宣传,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落实新生入学体检等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创建良好学校卫生环境,督导学校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疫情报告,严防结核病疫情在校园内蔓延。科技部门负责支持开展结核病防治等科技创新工作,推进结核病治疗药物和方案等新技术的研究,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纳入科普宣传。公安、司法部门负责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对监狱、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所等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开展结核病检查和治疗管理;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监管场所干警和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教育内容,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入监(所)和日常教育内容。民政部门负责拟订社会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结核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财政部门要根据结核病防治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保障防治工作开展,切实减轻肺结核患者就医负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完善医保政策,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结核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扶贫部门负责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治愈、有劳动能力的结核病患者的扶贫开发支持力度,做到精准帮扶、无一遗漏。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负责为贫困结核病患者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开展健康教育和关爱活动。
       五、监督与评估
       县政府定期组织对辖区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卫生计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开展对执行本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通报检查结果和工作改进情况。于2020年组织开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评估,结果报县政府和市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