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hrmzzzxrmzf-2023-00920 发布机构: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息名称: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政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23-10-20 成文日期: 2023-10-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桓政办发〔2023〕17号
关键词: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0-20 11:20:59 【字体: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桓政办发〔2023〕1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直有关部门:

《桓仁满族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20日

 

桓仁满族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好桓仁满族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根据《辽宁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快构建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绿色生活,全面开展桓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桓仁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巩固桓仁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成果,为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践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县一盘棋,全面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生活、建筑领域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促进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目标导向,突出特色。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总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将桓仁县打造成为“无废城市”建设样板城市。

以点带面,系统推进。加快构建“无废细胞”,培育“无废文化”,打破行业固化思维,建成多行业资源循环链条,形成固体废物利用闭环,推动形成“点、线、面”统筹发力的良好格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形成多部门联合信息化固体废物监管体系,系统提升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险废物等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多元共治,全民参与。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和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支持共建“无废城市”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实现增速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生活源和农业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废细胞”培育效应凸显,绿色行动推广成效显著,公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升,低碳绿色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自觉。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涵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五方面,根据《辽宁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方案(县区指标体系)》,桓仁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共设置了29项指标,其中,必选指标17项(标注★)、可选指标12项,详见附件1。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衔接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引领

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成立桓仁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研究和审议“无废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重要政策、重要文件等,协调、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建立“无废城市”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明晰部门权责,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通报工作情况,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街道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2.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齐抓共管协调机制

将“无废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两山”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有机融合,共促建设。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监督管理,探索制定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领域相关管理办法,鼓励出台针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等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促进相关领域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规范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3.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以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统筹推进中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绿色能源四个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转化、工业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打造桓仁县“无废城市”典型产业链。(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五女山经济开发区按照各自职能推进)

(二)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上下游供应链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单位、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创建绿色工厂12家。(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五女山经济开发区配合)

2. 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聚焦重点产废单位,推动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探索重点产废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技术开发;提高绿色制造对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的支撑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升级改造和绿色转型。(县工信局牵头,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五女山经济开发区配合)

3. 开展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

依据《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方案》,推进园区内企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固体废物排放,加大回收及再利用力度,推进循环生产,逐渐淘汰污染行业,增加新能源动力,建设零碳园区。(五女山经济开发区牵头,其他涉及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相关单位配合)

4. 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把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重点培育一批粉煤灰综合利用专业化企业,引进消化吸收粉煤灰制墙体板材技术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再生骨料、再生砖和轻质墙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及装备,发展以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县工信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县科技局配合)

5. 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持续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按照省、市政府每年年初下达的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任务数量和标准,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按照《桓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2023年完成治理修复面积111. 74亩、2024年完成修复治理面积121. 62亩、2025年完成治理修复面积32. 21亩。(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三)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 实施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技能。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等技术推广力度,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进施肥方式,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2. 提升秸秆回收与利用水平

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探索中小型种植户秸秆回收模式;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农户自觉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产业,引进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企业,鼓励企业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提高秸秆利用附加值。2025年争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3.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工作

压实管理责任,明确农药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点等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使用者收集、生产经营者回收、专业机构处置”的回收处置体系。

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制地膜市场准入。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 01mm地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完善奖惩机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可降解膜使用。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体系。争取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1%以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4. 促进畜禽粪污高效利用

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建立特色循环农业模式,支持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小区),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养殖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规模化养殖场形成“畜—沼—林”“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养殖产业链。在畜牧业重点区域,推行清洁养殖,实现粪污源头减量。

推动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推行“粪污全量收集—社会化服务—还田利用”模式。升级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管理,有组织地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畜禽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规模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新建规模养殖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养殖专业户对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建设雨污分流设施,按规模建设固体及液体粪污贮存池。散养户粪污堆积腐熟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并就近就地还田。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到2025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利用

1. 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宣传“光盘行动”,倡导“文明餐桌”,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引导公众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过度包装,积极推广快递绿色包装。引导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加快构建绿色行动体系,广泛推广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形成崇尚绿色的社会氛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

2.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依据《桓仁满族自治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面实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提高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利用水平加快厨余垃圾等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县住建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3. 多点打造特色“无废”细胞工程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探索创建多场景“无废”模式,大力厚植“无废”理念。大力开展“无废机关”、“无废校园”、“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创建。2025年,共创建“无废细胞”17个(“无废机关”不少于10个、“无废校园”4个、“无废景区”不少于3个)。鼓励建设集中规范“跳蚤市场”,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发展共享经济,方便居民交换闲置废旧物品。推行审批事项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全类型上网、业务全程在线,100%登记服务实现网上能办。(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

4. 大力倡导无废理念

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交站、公共场所站牌、LED屏等开展宣传,创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公益舆论宣传,持续深化“无废校园”教育,推动无废理念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等,培育桓仁县浓厚“无废”氛围。(县委宣传部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

(五)加强全过程管理,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1. 推进建筑垃圾利用

推动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推广装修垃圾堆放箱。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就地就近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鼓励拆迁企业利用拆迁空间,就地对拆迁废物分类、破碎和分选。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维持100%。(县住建局牵头负责)

2.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设计单位严格执行《辽宁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评价规程》,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选用的材料、配件、设备应当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研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推行绿色建材认证,鼓励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等项目率先采用绿色建材。(县住建局牵头负责)

3. 建立建筑垃圾监管收运处置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建筑垃圾管理规章,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县住建局牵头负责)

(六)推动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安全管控

1. 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有效衔接机制,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及《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开展环评审批。加大涉危险废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校核抽查比例,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数量以及利用处置方式与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不一致的,按法律法规要求整改,构成违法的,依法严格处罚。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违法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实行公开曝光,开展联合惩戒。(县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

2. 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及省市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建立环境风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部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重点打击非法排放、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管理汽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严打违法违规存放、转移、处置危险废物,在全县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机动车维修(拆解)行业收集、贮存和处置废矿物油、废弃蓄电池等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对危险废物贮存场规范化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对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予以打击。(县公安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3. 不断强化环境执法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工作,依托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全方位构建“产生—转移—处置”全流程监管体系,形成“来源可查、过程可溯、去向可追”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链条,持续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检查力度,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危险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提升危险医疗废物监管水平,定期对危险医疗废物收运和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对县内226家医疗机构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实现危险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保持医疗废物100%收集处置,确保危险医疗废物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置。(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公安局配合)

(七)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1. 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实施部门绩效考核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汇报,县政府不定期督查,保障“无废城市”建设长效落实。推动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

2. 加强固体废物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固体废物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结合桓仁县生态有机农业种植,探索绿色循环种养结合模式。(县科技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配合)

3.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企业联动的工作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理的投入,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制度,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减量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配合)

4. 完善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体系

完善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研究打通多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与服务格局,实现多部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桓仁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作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例会、调度通报、监督考核等方式协调推进建设工作。

(二)强化技术支撑

组建企、学、研、政联合的专业技术团队。支持组建“产学研政”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平台,组织开展技术对接,促进固体垃圾领域先进适用技术转化落地。

(三)强化资金支持

统筹运用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等公共设施。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无废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

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要将“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充分激发社会公众主动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度,使“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附件:1.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3.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

    4.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责任清单

    5.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清单 





附件1: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田永军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王  剑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谷         谷凤龙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张  宁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姜  霖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马英智  县生态环境局局长

侯  磊  县发改局局长

何  鹏  县财政局局长

李富贵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孙开国  县住建局局长

宋耀旭  县统计局局长

宫克锋  县工信局局长

郭鑫义  县教育局局长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于清利  县公安局副局长

刘晓东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岑  松  县文旅局局长

毕树军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宗厚  县税务局局长

李  昕  县营商局局长

汪兴福  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陈  超  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局局长

宋庆东  县卫健局副局长

张哲铭  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由马英智同志兼任,负责开展具体日常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审定“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等。二是落实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指导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三是研究部署“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阶段实施计划、年度任务,督促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宣传检查、考核与评价工作。四是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全局性、方向性重大问题和事项,协调各部门行动。

 


附件2: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现状值(2022年)

目标值(2025年)

计量单位

部门分工

1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工业源头减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2.95

2.90

万吨/亿元

县生态环境局、县统计局、县工信局

2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

2.79

2.70

吨/亿元

县生态环境局、县统计局

3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占比★

100

100

%

县生态环境局

4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工业源头减量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

省级9家、国家级1家

省级12家、国家级2家

县工信局

5

开展循环化改造的工业园区★

0

1

五女山经济开发区

6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工业源头减量

绿色矿山建成率

60

80

%

县自然资源局

7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农业源头减量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占比

4.9

5

%

县农业农村局

8

建筑业源头减量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75

≥75

%

县住建局

9

生活领域源头减量

生活垃圾清运量

8.14

8.14

万吨

县住建局

10

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100

100

%

县住建局

11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生活领域源头减量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100

100

%

县住建局

12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32.09

33

%

县生态环境局

13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率★

90.4

91

%

县农业农村局

14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0.92

81

%

县农业农村局

15

农膜回收率★

91

91以上

%

县农业农村局

16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100

100

%

县住建局

17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生活领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15

35

%

县住建局

18

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

/

4

%

县商务局

19

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

10

50

%

县卫生健康局

20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危险废物处置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100

100

%

县卫生健康局

21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农业固体废物处置

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

县农业农村局

 

22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处置

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100

100

%

县住建局

 

23

保障能力

制度体系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机制★

/

建立

——

负责“无废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

24

“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情况

/

纳入

——

县委组织部门、监察部门

25

保障能力

制度体系建设

开展“无废细胞”建设的单位数量(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社区、村镇)★

/

17

负责“无废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

26

市场体系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总额★

/

满足建设项目需求

亿元

县生态环境局

27

保障能力

监管体系建设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100

100

%

县生态环境局

28

保障能力

监管体系建设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率

100

100

%

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

29

群众获得感

群众获得感

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

/

95

%

县统计局

    注:必选指标标注★。

 

 

 

附件3: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一、统筹规划衔接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作用

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1)成立桓仁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街道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2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齐抓共管协调机制

(1)探索制定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专项领域的相关管理办法。

(2)鼓励出台针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等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3

推动产业融合

实施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工程、优质项目引进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工程、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

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借鉴科研成果、发展工业主导产业与推动产业协同融合、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与坚持绿色高质量理念相互统一、融合促进。

工信局

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五女山经济开发区

二、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4

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至2025年,创建绿色工厂12家。

工信局

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五女山经济开发区

 

 

 

5

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聚重点产废单位,推动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探索重点产废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技术开发

提高绿色制造对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的支撑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升级改造和绿色转型。

县工信局

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五女山经济开发区

 

 

6

开展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

依据《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方案》逐步对企业排放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零碳园区。

五女山经济开发区

其他涉及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相关单位

7

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1)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

(2)重点培育一批粉煤灰综合利用专业化企业。

县工信局

县生态环境局、县科技局

8

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2023年完成治理修复面积111.74亩、2024年完成修复治理面积121.62亩、2025年完成治理修复面积32.21亩。

县自然资源局

县生态环境局

三、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9

实施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增效行动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技能。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

县农业农村局


10

提升秸秆回收与利用水平

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探索中小型种植户秸秆回收模式。

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工作。

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产业,引进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企业,鼓励企业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提高秸秆利用附加值。

2025年争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

农业农村局

县生态环境局

11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工作

(1)压实管理责任,明确农药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点等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使用者收集、生产经营者回收、专业机构处置”的回收处置体系。

(2)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制地膜市场准入。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mm地膜。

(3)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可降解膜使用。

(4)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体系。争取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1%以上。

县农业农村局

县生态环境局

12

促进畜禽粪污高效利用

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在畜牧业重点区域,推行清洁养殖,实现粪污源头减量。

推动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

升级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管理。

有组织地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畜禽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

规模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新建规模养殖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养殖专业户对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建设雨污分流设施,按规模建设固体及液体粪污贮存池。

散养户粪污堆积腐熟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并就近就地还田。

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

县农业农村局

县生态环境局

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利用

13

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1)宣传“光盘行动”,倡导“文明餐桌”,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

(2)引导公众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过度包装。

(3)积极推广快递绿色包装。

(4)引导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4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1)全面施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建立和完善农村“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3)提高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利用水平加快厨余垃圾等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4)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5)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6)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县住建局

县生态环境局

 

 

 

15

多点打造特色“无废”细胞工程

(1)2025年,共创建“无废细胞”17个(“无废机关”不少于10个、“无废校园”4个、“无废景区”不少于3个)。

(2)鼓励建设集中规范“跳蚤市场”,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发展共享经济,方便居民交换闲置废旧物品。

(3)推行审批事项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全类型上网、业务全程在线,100%登记服务实现网上能办。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6

大力倡导无废理念

(1)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交站、公共场所站牌、LED屏等开展宣传。

(2)创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公益舆论宣传。

(3)持续深化“无废校园”教育。

(4)推动无废理念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等。

县委宣传部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五、加强全过程管理,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17

推进建筑垃圾利用

推动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推广装修垃圾堆放箱。

鼓励拆迁企业利用拆迁空间,就地对拆迁废物分类、破碎和分选。

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维持100%。

县住建局


18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设计单位严格执行《辽宁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评价规程》,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选用的材料、配件、设备应当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研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

推行绿色建材认证,鼓励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等项目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县住建局


19

建立建筑垃圾监管收运处置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

制定出台建筑垃圾管理规章。

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

县住建局


六、推动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安全管控

20

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1)建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有效衔接机制,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及《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开展环评审批。

(2)加大涉危险废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校核抽查比例。

(3)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违法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实行公开曝光,开展联合惩戒。

县生态环境局


21

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1)重点管理汽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

县公安局

县生态环境局

22

不断强化环境执法

(1)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工作。

(2)持续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检查力度。

(3)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4)完善危险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提升医疗废物监管水平,定期对医疗废物收运和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对县内226家医疗机构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保持医疗废物100%收集处置,确保医疗废物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置。

县生态环境局

县卫健局、县公安局

七、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23

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1)实施部门绩效考核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汇报,县政府不定期督察,保障“无废城市”建设长效落实。

(2)推动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

(3)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4

加强固体废物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

加大固体废物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

结合桓仁县生态有机农业种植,探索绿色循环种养结合模式。

县科技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

25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市场体系

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理的投入,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制度,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减量化。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

县发改局

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

 

 

 

 

26

完善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体系

完善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研究打通多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与服务格局,实现多部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

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

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

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附件4: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责任清单

序号

单位

职责分工

1

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2025年,牵头创建“无废机关”不少于10个。

2

县委宣传部

(1)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交站、公共场所站牌、LED屏等开展宣传。

(2)创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公益舆论宣传。

(3)推动无废理念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等。

3

县发改局

(1)实施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工程、优质项目引进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工程、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

(2)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理的投入,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3)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制度,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减量化。

(4)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4

县教育局

(1)2025年,共创建“无废校园”4个。

(2)持续深化“无废校园”教育。

 

 

 

 

 

5

 

 

 

 

 

 

 

 

5

 

 

 

 

 

县工信局(含县商务局)

 

 

 

 

 

 

 

 

县工信局(含县商务局)

(1)鼓励出台针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

(2)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与引进借鉴科研成果、发展工业主导产业与推动产业协同融合、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与坚持绿色高质量理念相互统一、融合促进。

(3)至2025年,创建绿色工厂12家。

(4)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聚焦重点产废单位,推动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探索重点产废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技术开发

(5)提高绿色制造对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的支撑力度,推进重点行业升级改造和绿色转型。

(6)依据《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方案》逐步对企业排放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零碳园区。

(7)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

(8)重点培育一批粉煤灰综合利用专业化企业。

(9)鼓励建设集中规范“跳蚤市场”,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发展共享经济,方便居民交换闲置废旧物品。

(10)配合经信局落实有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税收、价格、收费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理的投入,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11)完善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研究打通多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与服务格局,实现多部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6

县公安局

(1)重点管理汽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

(2)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

7

县财政局

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

8

县自然资源局

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2023年完成治理修复面积111.74亩、2024年完成修复治理面积121.62亩、2025年完成治理修复面积32.21亩。

 

 

 

 

 

 

 

 

9

县生态环境局

(1)建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有效衔接机制,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及《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开展环评审批。

(2)加大涉危险废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校核抽查比例。

(3)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违法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实行公开曝光,开展联合惩戒。

(4)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工作。

(5)持续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检查力度。

(6)完善危险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提升医疗废物监管水平,定期对医疗废物收运和处置情况进行检查,对县内226家医疗机构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保持医疗废物100%收集处置,确保医疗废物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置。

(7)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

(8)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

(9)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10)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

督促和指导企业全面落实固体废物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

 

 

 

 

 

 

 

 

 

 

 

10

县住建局

(1)探索制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专项领域的相关管理办法。

(2)全面施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建立和完善农村“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4)提高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利用水平加快厨余垃圾等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5)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6)到2025年,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7)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8)推动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推广装修垃圾堆放箱。

(9)鼓励拆迁企业利用拆迁空间,就地对拆迁废物分类、破碎和分选。

(10)设计单位严格执行《辽宁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评价规程》,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项目设计选用的材料、配件、设备应当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11)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研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12)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

(13)推行绿色建材认证,鼓励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等项目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14)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

(15)制定出台建筑垃圾管理规章。

(16)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

(17)配合发改局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制度,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减量化。

(18)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维持100%。

 

 

 

 

 

11

 

 

 

 

 

 

 

 

 

 

 

 

11

 

 

 

 

 

县农业农村局

 

 

 

 

 

 

 

 

 

 

 

 

县农业农村局

(1)探索制定农业固体废物等专项领域的相关管理办法。

(2)鼓励出台针对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等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

(3)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4)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

(6)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探索中小型种植户秸秆回收模式。

(7)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工作。

(8)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产业,引进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企业,鼓励企业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提高秸秆利用附加值。

(9)2025年争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

(10)建立完善“谁使用谁收集、谁生产经营谁回收、专业机构处置”的回收处置体系,压实管理责任,明确农药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点等市场主体责任,开展废弃物收集、打包、贮存、转运、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11)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制地膜市场准入。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mm地膜。

(12)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可降解膜使用。

(13)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体系。争取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1%以上。

(14)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15)在畜牧业重点区域,推行清洁养殖,实现粪污源头减量。

(16)推动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

(17)升级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管理。

(18)有组织地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畜禽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

(19)规模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新建规模养殖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0)养殖专业户对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建设雨污分流设施,按规模建设固体及液体粪污贮存池。

(21)散养户粪污堆积腐熟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并就近就地还田。

(22)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

12

县文旅局

(1)引导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2)2025年,共创建“无废景区”不少于3个。

13

县科技局

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

加大固体废物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

14

县营商局

推行审批事项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全类型上网、业务全程在线,100%登记服务实现网上能办。

15

县交通局

积极推广快递绿色包装。

 

 

16

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成立桓仁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3)宣传“光盘行动”,倡导“文明餐桌”,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

(4)引导公众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抵制过度包装。

附件5:

桓仁满族自治县“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期限

实施单位

责任部门

1

辽宁过家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料加工建设项目

建设生物质燃料加工建设项目设计年产木质颗粒燃料2.5万吨,秸秆颗粒燃料2.5万吨。项目总占地面积42496.6m2,建筑面积48000m2。

4800

长期推进

辽宁过家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县生态环境局

2

桓仁县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

投资建设一座设计日处理规模50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主要工艺为:采用饲料化、肥料化,湿热三项处理工艺

2100

长期推进

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发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

县住建局

3

2023-2025年度桓仁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运维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化环卫企业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清扫保洁、运输处理及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等一条龙有偿服务。辖区内县城、乡镇、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实现市场化,全县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

10500(每年运维资金约3500万元)

2025

县住建局

县住建局

4

桓仁绿泽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

项目地址华来镇光复村。占地面积15亩,厂房建筑面积3200平方;其中购置设备16台套,设备资金760万元。年产生物有机肥和育秧基质15万吨,有效解决水稻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废物综合利用,为水稻生产全程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3600

长期推进

桓仁绿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县工信局

5

中药渣处理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20亩,主要建设中药渣处理车间、办公用房及附属配套设施。

3000

长期推进

五女山经济开发区

县工信局

6

本溪市桓仁县垃圾综合处理项目

对原县城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修复,建设50000平方建筑垃圾理处理厂、分选中心等及配套设施,对渗滤液处理系统、场区雨污分流系统、收集池、垃圾场除臭系统等提标改造;彻底改变目前垃圾处理现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回收再生利用体系。

9800

长期推进

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发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

县住建局

合计

3.38亿元

 


政策解读:图解 |《桓仁满族 自治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