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hrmzzzxrmzf-2024-00110 发布机构: 桓仁满族自治县财政局
信息名称: 关于桓仁满族自治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主题分类: 政府预算
发布日期: 2024-01-08 成文日期: 2024-01-08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关于桓仁满族自治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8 11:00:37 【字体:

关于桓仁满族自治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2月20日在桓仁满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桓仁满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  何鹏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共同推动下,财税部门及各执收单位强化协调配合,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契机,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优化支出保障顺序,坚决兜牢“三保”支出底线;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政支出审核监管,努力控制运行成本;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按时偿还债务本息,坚决防范财政支付风险。全年财政预算执行保持基本平稳态势,维护了社会基本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一)全县财政收支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6342万元,增长28.8%,其中:税务部门完成42187万元,增长29.8%;财政部门完成14155万元,增长26%。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34269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4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4417万元、调入资金21696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648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375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总支出预计实现34269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8686万元,上解支出26108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648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141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预计均为342691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总收入预计89373万元,其中:县级收入3181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29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9260万元,上年结余37001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预计89373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36280万元,上解支出150万元,调出资金12631万元,年终结余31052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支预计均为89373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预计1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26万元,上年结余10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总支出预计130万元,其中:调出资金10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总收支预计均为13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42654万元(含上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结余365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06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893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4126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68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2585万元;当年结余1389万元,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二)政府债务情况

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27.3亿元,其中:系统内债务21.6亿元,包括债券20.9亿元、亚行贷款0.7亿元;系统外债务5.7亿元,包括市城投转贷1.1亿元、棚改贷款4.6亿元。

(三)2023年财政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细化财政收入管理措施,提高财政统筹管理能力

财税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统筹谋划,针对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强化组织收入管理,有效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税费征收管理。紧紧围绕序时进度目标,强化收入调度,实施税种精细化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定期开展收入分析和疑点数据核查,积极清理欠税;发挥各部门协同作用,重点抓好本桓高速、大雅河抽水蓄能、房地产项目的跟踪和监控,加强外埠税源监管,确保税源不流失。二是细化争取转移支付资金措施。密切关注上级财政政策支持方向,融入发展大局;做实做细财政基础性工作,用数据切实向上反映财政运行困难情况,全力争取项目和资金,缓解“三保”保障压力。三是全力争取债券资金。积极协调省市债务部门,争取债券资金2.6亿元,缓解财政资金支出压力。四是加强财政统筹资金管理。加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置换本级财力工作;积极推进部门间资金整合使用力度,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严格执行盘活存量资金政策,重点用于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

2.优化财政支出保障顺序,坚决兜牢“三保”支出底线

面对财政收支矛盾客观现实,财政部门坚定地贯彻执行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三保”保障工作要求,切实做到“三保”支出预算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调度,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是优先编制“三保”预算。将“三保”支出纳入预算足额保障,不留硬缺口,支出预算未足额安排前,不安排其他支出;强化“三保”预算编制审核,提升预算编制质量。二是强化“三保”预算执行。按月制定财政支出计划,每月未拨付工资前,原则上不安排非“三保”项目支出,集中有限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政策落实。预计全年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三是实施“三保”清单化管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明确“三保”保障范围和标准,严格标识规则,在项目入库、预算编制、指标调剂、预算执行等各阶段,规范系统标识,为动态监控“三保”执行奠定基础。

3.落实财政积极发展政策,持续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积极实施有利于企业恢复发展的政策,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政策宣传,筹措资金,全面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税降费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缓解企业发展负担,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预计全年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2102万元。二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安排产业发展资金3694万元,努力培植后续财源。三是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安排资金5658万元,重点支持“飞地经济”“数字辽宁”、现代产业园加快发展,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扶持产业兴村强县发展。安排资金764万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4.积极落实各类民生政策,保障民生领域投入规模

统筹民生保障资金,加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推动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保障。一是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安排资金9803万元,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保障学校公用经费,支持东山中学、西园小学、北关小学建设,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等,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安排资金6.3亿元,持续保障城乡低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乡居民养老、企业职工养老、民政优抚、失地农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康复救助、公益岗和就业困难人员补助等,保障社会基本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保障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安排资金1.5亿元,持续保障城乡居民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城乡医疗救助、计划生育奖励、公立医院医疗改革补助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四是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安排资金2.3亿元,实施城市雨污分离项目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乡村环卫市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厂运营、自来水老旧管网改造、水污染防治等,持续巩固生态保护成果,建设宜居城市。五是保障乡村振兴发展。安排资金3.2亿元,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移民直补、目标价格补贴等惠民政策;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助力“三农”发展。六是保障重点民生项目投入。安排资金1.8亿元,实施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弃管小区管护、市政环卫运行维护等,全力支持信访维稳工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5.持续推进财政深化改革,提升科学管理精细水平

始终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财政科学发展,以优化管理创新为引擎,激发财政发展活力,树立科学、精细的理财观念,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落实省市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新政策,组织各预算单位开展政策学习,不断提高系统操作准确性、规范性;通过一体化系统全面反映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总会计账、预算单位账、财政专户账、政府财报等涉关财政收支数据,推动数字财政建设,全面反映财政收支运行情况,不断提高科学理财水平。二是加强财政支出审核监管。严格执行年初预算管理,以预算指标为源头,强化项目库管理,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支出审批程序,细化档案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努力压减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坚持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规范化,开展整体绩效、项目绩效年度自评工作,加强重点项目评价管理,推进绩效目标和自评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现节约财政资金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双赢”。四是保障财政可持续发展。加强财政支付风险管理,按月及时拨付工资性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信访维稳支出;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全力申请再融资债券资金,缓解资金短期流动性风险;五是加强政府采购和投资项目审核监管。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增强政府采购意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改善营商环境;全年实现政府采购规模10704万元,节约资金388万元。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核范围,持续加大评审力度,强化评审和跟踪问效。全年基建审核中心审核项目180个,审核资金19513万元,审减资金1418万元;移民审查中心审核项目111个,审核资金18162万元,审减资金378万元。

各位代表,今年虽然受重点项目拉动和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等因素叠加影响,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财政收入依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稳定税源总量不大,可持续性不强;而“三保”等民生支出不断增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压力巨大;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依赖程度较高,财政紧平衡问题持续存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防范财政支付风险任务艰巨;预算绩效管理约束不够有力,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需坚定信心决心,齐心协力,通过不断发展,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推进解决。

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紧紧围绕保障“三保”支出,坚决兜牢基本民生支出底线;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防范财政支付风险;落实省市财政体制改革政策,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发展;落实预算管理主体责任,规范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约束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管理,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促进部门预算管理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

(一)2024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9720万元,比2023年预计56342万元增加3378万元,增长6%,其中:税务部门44720万元,财政部门15000万元。

财政总收入预算262834万元,比2023年预算249987万元增加12847万元,增长5.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720万元,上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15170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1411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434万元,比2023年预算217647万元增加12787万元,增长5.9%。按支出功能分类划分,主要安排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61万元,下降3.6%;

国防支出77万元,增长100%;

公共安全支出6980万元,增长7.7%;

教育支出26218万元,增长0.4%;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18万元,增长24.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354万元,增长20.4%;

卫生健康支出28343万元,下降12.4%;

节能环保支出2967万元,增长32%;

城乡社区支出15976万元,增长167.2%;

农林水支出15998万元,下降2.3%;

交通运输支出593万元,增长3.5%;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89万元,增长19.3%;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1万元,增长1.3%;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072万元,增长5.9%;

住房保障支出4903万元,下降6.8%;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7万元,与上年持平;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42万元,下降0.5%;

预备费4000万元,增长33.3%;

其他支出12004万元,下降42.4%;

债务付息支出4611万元,增长2.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7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4963万元,债券转贷收入6962万元,调入资金977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1411万元,收入总计262834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434万元,上解支出2543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962万元,支出总计262834万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434万元,其中:县级财力安排支出167779万元。

全年“三保”支出预计需求166145万元,具体包括:保工资71581万元、保运转11015万元、保基本民生83549万元。

2024年预算(草案)安排总收入和总支出均为262834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22981万元,具体包括:土地出让金2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465万元、污水处理费420万元、专项债券利息109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7423万元,上年结余31052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61456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39734万元,具体包括: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37万元(含移民专项742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091万元、农林水支出859万元、其他支出1604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730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60万元,调出资金964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919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61456万元。

2024年预算(草案)安排总收入和总支出均为61456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安排21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上缴税后净利润13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安排218万元,其中:社会保障支出135万元、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8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当年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7361万元,包括:机关事业养老保险3693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43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45891万元,包括: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支出3693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896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结余1470万元,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二)保障2024年预算执行的主要措施

面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三保”支出艰巨任务,财政部门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正视困难和挑战,全面落实好县人大会议决议要求,精准施策促发展,改革创新提效能,扎实做好财政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1.稳中求进,提升财政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抓好税费征缴工作。充分抓住大雅河抽水蓄能、新开工房地产等大项目拉动作用,抓大不放小,深挖收入来源,持续加大综合治税力度,推动收入及时征缴入库,持续强化收入调度管理,科学研判,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确保实现全年收入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项目储备管理。积极配合各业务主管部门,围绕水源地保护、大健康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等重点方向,科学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三是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理念,确保“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始终贯穿预算执行过程,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支出和调整;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财政可承受能力申报和安排项目;强化财政支出审核,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投资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四是保障财政安全运行。筑牢底线思维,加强财政刚性支出预判管理,提前谋划资金调度,保障库款安全运行;加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管理,防范债务支付风险,确保财政平稳健康发展。

2.统筹谋划,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一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积极落实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政策,保障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民政优抚、残疾人补贴等社会保障投入,改善民生保障状况;支持就业创业,促进居民增收。二是统筹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原则,保障教育经费和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进一步改善教育硬件设施,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城乡居民医疗投入,支持公立医院医疗改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保障居民享受更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支持文明城市建设。聚焦生态文明,建立健全常态化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合理使用生态保护转移支付资金,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市政环卫资金投入,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3.突出重点,推动城乡协调融合发展

一是夯实财源基础。依靠发展夯实财源税源基础,紧紧围绕县政府重点产业发展,树牢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理念,强化财政政策协同支撑,积极落实各类助企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发展。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引导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综合运用奖补、贴息等支持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重点保障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投入,严格落实政府投资审核,提升项目质量,杜绝低效无效投资。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继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利益。

4.多措并举,提升财政监督管理效能

一是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厅“过紧日子”工作要求,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重点保障“三保”等财政刚性支出、急需支出,按10%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优化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政府债务、资产、采购等业务纳入一体化系统;推进预算执行专项行动和直达资金管理,提升预算执行效率;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质量,抓实抓细整体绩效、项目绩效、重点绩效和自我评价工作。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推进资产盘活,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充分使用政策和信息技术手段,硬化预算约束,大力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切实提高预决算公开信息质量,提升财政数据透明度。全面强化财政监督,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提升财政监督效能。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财政收支形势异常严峻,财政改革与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肩负着保障“三保”支出、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责任,这是一项充满挑战而又光荣的任务。我们将在县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紧跟“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步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桓仁振兴发展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