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财政局 | |
信息名称: | 关于桓仁县2015年财政总决算(草案)的报告 | 主题分类: | 政府决算 |
发布日期: | 2016-06-17 | 成文日期: | 2016-06-17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关于桓仁县2015年财政总决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6月6日在县六届人大第29次常委会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2015年全县财政总决算(草案)已经编制完成。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作关于2015年财政总决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关于2015年财政总决算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0,08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1%,同比下降66.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801万元,同比下降68.7%;非税收入完成17,284万元,同比下降62.6%。
2015年,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等因素的影响,我县财政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对外争取上级补助,对内挖掘征收潜力,全面完成了调整预算收入任务,但较上年仍出现了较大的降幅。主要减收因素:一是采矿业受矿产品产量及价格走低影响,全口径税收完成6,090万元,较上年减收17,963万元,下降74.7%;二是电力行业受降水量和调水影响,全口径税收完成3,321万元,较上年减收4,276万元,下降56.3% ;三是房地产业受市场低迷影响,全口径税收完成6,164万元,较上年减收4,786万元,下降43.7%。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95,68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1%,同比下降27.1%。其中:教育支出34,29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061万元,农林水支出40,34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06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82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5,907万元。
全年争取财政口径上级专项资金13.9亿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34,891万元,节能环保35,068万元,科教文卫14,635万元,农林水利33,242万元,公共安全1,679万元,城乡社区3,669万元;住房保障4,140万元。
全年对乡镇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466万元。主要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409万元,困难乡镇转移支付补助838万元,调资补助33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对各乡镇保工资、保运转起到了保障作用。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8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4,334万元,调入资金15,049万元(基金预算调入11,890万元,预算外专户资金调入3,15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9,576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5,999万元,收入总计225,04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5,683万元,各项上解支出11,537万元,债券支出15,99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824万元,支出总计225,04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529万元,同比下降50%,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6,30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92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2,384万元,上年结余18,26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9,319万元, 收入总计78,498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52,149万元,同比下降21.8%,其中:城乡社区支出20,99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73万元,农林水支出5,803万元。加上债务还本支出9,319万元,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17,030万元,支出总计78,498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关于2015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5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效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经济下行,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工作任务。
(一)强化收入征管,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进一步加强税费征收管理,树立税费征收法治观念,堵塞漏洞,挖掘征收潜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状况,强化对重点税源和主体税种的监控和管理。深入分析重点行业税收下降原因,及时征求涉关部门意见,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强化税收稽查,全年清理欠税1,888万元。加强对重点非税项目的监控,严格票据管理制度,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
(二)加强财源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发挥财政职能,稳增长,促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调查研究,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巩固基础财源;落实扶持企业的各项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财源。积极向上争取和筹集产业发展资金1.2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扶持中医药健康产业、葡萄酒绿色食品产业、新型环保材料产业、现代物流和养生旅游等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
(三)保障“三保支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资金争取和财力整合,优化支出结构,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1、保工资、保运转。全年安排54,709万元资金,保障全县公教人员的工资及时发放及兑现补发工资;安排8,915万元资金,用于保障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为维护社会稳定及政府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证。
2、保民生。发挥公共财政作用,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支出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一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安排社会保障资金3.1亿元,落实再就业政策;全面兑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及时发放优抚和社会救济等补贴资金;落实低保人员医疗救助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成果,实施县、乡、村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二是服务“三农”发展。安排惠农资金6.1亿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移民直补、生态效益到户补偿等惠农政策;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示范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安排资金0.9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支持扶贫开发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四)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科学理财,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相关政策,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制定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等八项基金调入一般预算,并对政府性基金结余超过当年收入的30%部分调入一般预算;对专项转移支付和部门预算单位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资金进行回收,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审批管理程序,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全年实现政府采购规模21,650万元,节约资金1,990万元。四是加大政府投资审核力度。强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全年审核工程预决算项目499个,审核资金99,184万元,审减资金16,287万元。五是组建移民项目审查中心,加强对移民项目资金使用的审核监管。全年共审核移民工程项目130件,审核资金12,789万元,审减资金1,036万元。六是逐步扩大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范围。已将41项补贴资金纳入 “一卡通”发放范围,发放项目数居全省前列。七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化解债务风险。全年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4亿元,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偿债压力。
一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和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基本保障了各项社会事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收入增长乏力;主体税种下滑,可支配财力下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预算平衡任务非常艰巨;预算约束和财政监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关于2016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又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和保障能力,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贯彻实施预算法,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按照新预算法和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各项改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规范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严格预算编制。按照新预算法、省市有关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依规、合理地编制预算,同时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二是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加快建立透明预决算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库资金管理水平。同时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依法理财。
(二)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以组织财政收入为工作重点,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增加财政供给能力。一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支持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增加财政收入。二是抓住政策发展机遇。抢抓国家支持东北振兴重大政策,围绕生态建设、现代物流、矿区搬迁、污水处理、交通、水利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包装项目,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三是加强收入征管。协调税务部门,重点做好税收监管和税源分析,认真落实“全面推开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工作,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促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支出管理,确保财政支出平稳运行。一是整合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按着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政府重点项目支出的原则统筹安排财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中确需调整的,及时报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四是强化专项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协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进度,及时审核验收,加快资金拨付。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健全融资偿债机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把政府债务短期应对措施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加强政府债务日常管理。按照“锁定旧债、严控新债、有序偿债”的工作思路,实行债务台帐管理,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有效防控债务风险。二是加大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力度。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申领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规模,减少债务成本,缓解偿债压力,化解债务风险。
(五)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按着财政部关于建立财政内控制度的要求,在财政局全面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非税收入和债务管理等业务环节实行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提高行政效率,防范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繁重而艰巨,财政运行难度加大,我们要在县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