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诚信还债 自强不息致富
数九寒冬,走进雅河乡董船营村5组村民郭传翥和潘大家,只见潘大正在忙着为家里的五头牛喂草料,丈夫在院子里正忙着做电焊活,一副其乐融融的农家景象。谁能想到,在这份温馨和谐的背后,有一段夫妻俩诚实守信,勤劳苦干,努力偿还债务,终于脱贫致富的故事。
潘大,1985年出生,由于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极为严重。潘大刚一出生,父亲就狠心抛下了她们母女俩,杳无音信。潘大从小到大从没有见过父亲。她和精神智力一级残的母亲是在两个同样智力障碍的舅舅的照顾下,才得以生存下来。苦难的童年经历,让潘大过早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也让她从骨子里透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0岁那年,潘大带着自己的母亲,嫁给了大自己5岁的郭传翥。嫁给对方的原因是郭传翥也有个聋哑智障的父亲,潘大认为嫁给和自己同样条件的人,婚后的生活才能真正平等。结婚头几年,潘大的家庭负担很重。除了要照顾孩子和智障母亲与公公,她还得伺候已经卧床的爷爷公公和奶奶婆婆。那时的潘大每天就是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全家的经济来源除了自家的5亩地就是公公和娘家妈的低保金,日子的艰辛可想而知。送走了爷爷公公和奶奶婆婆,郭传翥和潘大才开始有了精力去想如何摆脱贫困。
由于家庭原因,潘大从小就是政府的救助对象,很早以前她心里就盼着自己有一天不再靠低保救济,能自食其力地生活。为了摆脱贫困,2011年,他们从亲戚和邻居那里借了些钱,在自家的地里建了养鸡棚。供应商为他们提供鸡雏、饲料和疫苗,郭传翥和潘大提供养殖场地和人工。潘大告诉记者,一只鸡养到5斤重他们根本不赚钱,5斤以上才能赚到钱。可第一年他们养的4300只鸡,也仅仅是让夫妻二人没有赔钱而已。第二年,为了多赚点钱,潘大跟供应商提出他们自己按照比例拌饲料,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费用。这一年,潘大从3700只鸡雏进棚的那天起,就没回过一次家,吃住全在鸡棚。有了前一年的养殖经验,加上潘大的精心侍弄,他们养的鸡最小的一只都有5斤半重,最大的达到了7斤多。潘大心里计算着,再过10几天出栏期一到,这些鸡能让她赚上1万块钱。
可就在这时老天和他们开了个莫大的“玩笑”,由于电路老化引发大火,一下子烧光了他们的所有希望,为此夫妻二人背负了12万元债务。
那场大火过后,董船营村5组的每户村民都给他们夫妻二人捐了钱,每家100、200元不等。这份情,夫妻俩都牢牢记在了心里。郭传翥和潘大说,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俺俩只要还能劳动,再苦再累都要把外债还完。
为了还债夫妻二人只能起早贪黑种地。从2012年开始,每到春耕秋收时节,潘大和郭传翥都要在地里干十七、八个小时的农活。怕耽误干活,郭传翥很少跟别人聊天。常常是邻居找他说点什么事,他听完掉头就往地里跑。很多时候他们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可如果不做饭,家里两位智障的老人和孩子怎么办?再累,也要把饭做好。为了给老人和孩子改善伙食,潘大每年都会养10几只鸡。老人和孩子吃不完的鸡蛋两口子也舍不得吃一个,全都攒下来卖钱。这几年,夫妻俩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通过努力已经还了供应商和邻居们4万块钱。
因为了解郭传翥和潘大的为人,这几年债主们没一个主动去找他俩要钱的。可即便是别人不提,郭传翥和潘大的心里也时刻没有忘记还钱这件事。当年为了养鸡,他们从邻居崔国权家里借了5000元钱,陆陆续续几年才还上。崔国权的老人不幸溺水过世时,还差1000元没还完。怕崔家急用钱,潘大想跟别人先借1000元钱还他,可崔国权却告诉她不用着急。郭传翥骑着三轮车帮着崔家人到河边拉回老人的遗体,放弃了每天能赚200元钱的打工机会,帮崔家办丧事,潘大也暂时搁下了地里的农活,帮着崔家整整忙活了3天。郭传翥和潘大说,虽然生活困难,但遇事儿不能装糊涂,没钱咱俩就给大伙出力帮忙。
为了早日还清剩下的债务,除了自家的5亩地,潘大和郭传翥还额外承包了14亩地用于种植香瓜和玉米。村民看到郭传翥和潘大日夜在地里劳动,他们皮肤黢黑,满脸疲惫,深深的沧桑感丝毫看不出他们的年龄与80后有关。但是,从他们的目光中,可以读出平和、善良和坚定。潘大从来都是乐观向上,她说,虽然生活是苦涩的,但我们的心里依然要有信心。
2019年潘大夫妻俩养牛3头、承包土地6亩地种植香瓜,种植十几亩旱田,全年净收入3万多元,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了存款。
日子越来越好了,潘大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如果没有党的关怀,她不知道还要埋头苦干多久。雅河乡政府首先为潘大家办理了低保,为她提供了公益岗,给她家入户小路铺设了路砖。每到年节,市县的多家部门还会到潘大家开展慰问活动。县委书记孙雨还和潘大结成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子,并自掏腰包资助他们发展产业。孙雨每年都要来潘大家走访,了解家庭情况,收入情况,看看家里的新变化。孙雨鼓励潘大要坚定信心,勤劳苦干,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2020年,潘大夫妻俩种了20多亩地的玉米,三个仓子装得满满的,等价格再涨涨,一万多斤玉米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家里养了四头牛,出栏了一头牛犊,卖了一万多元。丈夫出门做焊工活,再加上潘大打零工收入,一年下来家里已经有了很不错的收入。以后,潘大要发展养牛产业,让日子尽快红火起来。
潘大感言,自己赶上了新时代,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党和政府却给了她诸多的荣誉,自己决不能给党和政府丢脸,要勤劳致富,要将诚信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今后,自己要尽所能回报社会。首先要回报的就是两个舅舅的养育之恩。两个舅舅没有成家,平时潘大除了照顾母亲和公公,还会抽空为他们洗洗涮涮,送点吃的,年节给包点饺子。将来她要尽能力赡养两位老人,为党和政府减轻负担。
多年来,潘大荣曾获“桓仁好人”,“本溪好人”“市身边好人”“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